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医生论坛 >> 文章内容

“勿空想,多试验”

  来源:福鼎个体医协会    阅读:1284次[字体: ]

 若人或动物的某一个中等或较小的动脉发生阻塞(如血栓、结扎等),会暂时造成由这个动脉供血的组织缺血,但是很快缺血的组织就得到阻塞动脉旁边的另一个较小的动脉供血代偿。此时,这个小动脉管径在局部缺血组织释放的信号因子调节下将逐渐扩张,血流量逐渐增大,可以代替阻塞的动脉供血功能,使组织不致发生变性和坏死。这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为侧支循环。发现这一现象的人是18世纪英国苏格兰人约翰?亨特(John.Hunter,1728~1793)。他是近代实验室外科学和解剖学奠基人之一,曾任解剖学教师、外科医师、军医总监等。

  少年时代的亨特性情豪放,行为散漫,然而20岁时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那年,他赴伦敦,到他哥哥、妇产科学家威廉?亨特所设的解剖学校工作。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变得勤奋好学,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科学信念和素养的人。他在协助哥哥工作的同时,也尝试做了一些科学研究。

  亨特研究过性病。1767年他曾把一个性病患者的脓液接种到自己身上,并用水银治疗,历时三年,观察临床疗效。他还找到了区别硬下疳和软下疳的方法,也曾对人和动物牙齿的解剖生理做过深入研究。

  肢体的大动脉一旦阻断或结扎,肢体会变冷,很快坏死。然而亨特在结扎动物的小动脉时,偶然发现组织并没有坏死,该动脉供血区的组织温度起初是下降的,但很快温度又恢复到正常。他穷追不舍探究这种现象,最终发现了“侧支循环”。这一发现为后来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库伯发明大动脉结扎手术奠定了基础。

  亨特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医学研究家。正是由于拥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品质,他为当时的英国带出了很多优秀医学家,发明牛痘及接种方法的琴纳就是他的学生。亨特曾告诫琴纳:“勿空想,多试验。”

 

最新添加